女王调教

提灯引路,育梦成光
访数科院校友、全国优秀教师周水英
发布时间:2022年09月13日 16:43 访问次数: 字号:
【写在前面】百廿风华,厚生致远。2022年,恰逢女王调教 120周年校庆,女王调教 数学学科成立70周年,作为一所百廿师范院校,我校始终坚持“为党育人、为国育才”的初心使命,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。女王调教 自1952年办学以来,培养出了一大批在各行各业大显身手的优秀校友。校友中,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教育工作者,他们是塑造学生品格、品行、品味的“大先生”,他们是有理想信念、有道德情操、有扎实知识、有仁爱之心的“四有”好老师,他们把全部精力和满腔真情献给了教育事业,为*女王调教-女王调教视频-女王 调教小说的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。


     2022年7月以来,女王调教 积极组织开展了“寻访数苑‘大先生’,致敬厚生‘好老师’——优秀校友寻访(第一季)”活动。*女王调教-女王调教视频-女王 调教小说党政班子牵头领导,学工团队担任指导教师,本研学子积极组队报名,近二十支采访队伍分赴祖国大江南北,寻访了自1959级—1992级共14位优秀校友......足迹里藏着深情,回眸时传递着感动,校友们和母校联结的温情在涓涓延续,在校师生们对学校的认同感和荣耀感在熠熠升华。如今,我们用心灵碰撞出这一份份沉甸甸的寻访实录,希望给予读者们受用不尽的源源力量。自此,我们以受访校友的入学年代顺序,与大家分享访谈实录,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些令人感动的故事吧。




     

提灯引路,育梦成光

——访数科院校友、全国优秀教师周水英



     
 走近受访嘉宾      

     

       

       

       

       

       

       

       

       

       

     

       

       

       

       

       

       

       

       

       


      周水英,19396月出生于浙江杭州,后因父亲抗争军阀的强权而举家迁移南京。1959年,因教师稀缺,周老师身为班干部主动请缨报名师范,又因热爱数学,填报了南师大的数学专业。1963年,在南京市江宁县陆朗镇开始教书,1983年因学校合并离开陆朗到临江高级中学任职,一直到1996年光荣退休。周水英老师在教师岗位上兢兢业业奋斗了30多年,因其卓越的教学成绩,她曾获评“全国优秀教师”称号,而在其退休之际,周老师由于身体原因未接受返聘邀请,告别了讲台。在其从教的年代,因所教之地落后贫困,周老师秉持着对教育的赤诚以及责任感,怀揣着“我要让孩子们通过读书改变自己的命运”的决心,不断摸索教学方法,引领着一届又一届学生踏上逐梦之旅,实现了桃李满天下 。

      2022720日下午,数科院校友寻访组苏州分队的成员来到周老师居处进行了深度访谈。



       

       

       

       

       

       

       

       

       

     

       

       

       

       

       

       

       

       

       

 



       
忆往昔 同窗情意笃深        

       

         

         

         

         

         

         

         

         

         

       

         

         

         

         

         

         

         

         

         


     当追忆在南师大的求学生活时,周水英老师于神色言语中难掩喜悦与怀念之意。她笑言,虽未有印象极深刻之事,但是每天都很愉快,同学关系也甚好。她的生活极简,一般是“三点一线”——教室、食堂、宿舍。但她的大学也自有其丰富多彩的一面——主演了话剧《郭纲琳》,她就于其中饰演了雨花烈士、“党的女儿”郭纲琳女士。谈及此事时,周老师的神情中充溢着对郭纲琳先烈的仰慕之意与敬佩之情。

     周老师还分享了一件趣事。她们班上有个徐州的同学喜吃面食,而南京人主吃米饭不喜面条。同学们看到徐州同学因吃不到面条哭泣,于心不忍。大家便轮流到医务室谎称牙疼难以食饭,麻烦医务室开面条的单子。从此小事中自可见那时候大家的感情甚笃,生活简单、纯粹又幸福。

      周老师称在经济困难时期,男生食堂伙食比不得女生食堂,男同学常常吃不饱总让女同学们帮忙带菜。因大家相处和睦,现在也常有联络,前些年也见过面,他们有着极其宝贵又深厚的同学情谊。谈及此,周老师不断嘱咐我们,一定要好好珍惜当下的大学生活,和同学好好相处。



         

         

         

         

         

         

         

         

         

       

         

         

         

         

         

         

         

         

         

   

         
于瘠土中育幼苗          

         

         

         

         

         

         

         

         

         

         

       

         

         

         

         

         

         

         

         

         


     大学毕业后,周水英老师被分配到南京江宁县(现在为江宁区)下属的乡镇——陆朗,她直言那个地方民风淳朴,但人们的生活却很艰苦。

     六月,陆朗处于旧食已尽而新食未出的青黄不接时期,大家也因饥饿无力耕种只能成日睡家中,也不乏有人因饿不幸离世。彼时,周老师被校长派往学生家里收取学费时,她在学生家门口站着看了许久,见他们家中的贫苦现状,她实在难以开口,便默默离开。

     下雪天的时候,有的学生只能穿草鞋甚至时而赤脚,再用一个稻草编的草绳把衣服一系,就来上学。

   “真的很可怜。”周老师伤感地叹道,“所以我要让孩子们通过读书改变自己的命运”。

     带着这样的信念,周老师勤勤恳恳地在陆朗教了20年书。她说,我把学生们当成自己孩子看待。因陆朗不大,周老师常常会路过学生们的家,走到孩子们家中去看看她们在干什么,问问她们有没有什么学业上的困惑。正是如此,周老师和学生们关系甚好。

      后来陆朗有了高中,周老师和她的先生成为了那里仅有的两名高中数学老师。那时候全县数学竞赛,陆朗的学生拿到了名次,令江宁县的人对陆朗镇刮目相看。这其中都蕴含着周老师和她先生的付出与坚持。

     陆朗的学生也不负周老师的期许,很多人都有所建树,成为了各行各业的人才,有人民警察、有学校校长,有人从政,有人从商....他们都深感周老师的教诲之恩,常常记挂着她:每逢佳节,周老师总能收到来自四面八方的问候....

      1983年后,因高中合并,周老师离开了陆朗,前往了江宁县里教书。虽然教书地点有些许变动,可是周老师的初心与真诚贯彻始终,继续灌溉一茬又一茬幼苗。

     于瘠土中培育幼苗虽不易,但亦有茂密森林可落成。愚公尚可移山,茁壮树木亦可诞生于贫瘠土壤之中!




         

         

         

         

         

         

         

         

         

       

         

         

         

         

         

         

         

         

         

   

         
浅谈栽培之道          

         

         

         

         

         

         

         

         

         

         

       

         

         

         

         

         

         

         

         

         


      当被问及多年教学经验时,周水英老师反复说,“感情的投入”。她称孩子们是能感觉到你的真诚与关爱的,他们也会以同等的感情回报你,从而形成亦师亦友的情感纽带。但是身为老师也不能一味地容忍学生,对待问题学生一定要严加管教,但是自己如果言行有失也要敢于承认,不要有思想包袱。

      周老师称,她的教育核心理念还在于要让学生们及时消化所学。她要求学生们晚上都要回顾并巩固白天所学知识点,她会在次日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小测,如果发现有部分学生未掌握便不放他们回家,并对他们进行再次耐心而细致的讲解,然后会准备一些相关题目进行测试,要确保都回答无误后才放他们离开。诚然,当日知识点若无法得以及时消化,学习漏洞会越来越大直至难以填平。从中亦可见周老师严谨负责、绝不马虎的教学态度。周老师就曾经凭借这样的教育理念实现了一个班高考数学平均分112分的佳绩(满分120)。

      周老师还很看重发挥学生的自主性,而不拘于统一要求。曾有个女生在小测时对她说“周老师,我想把这个带回家做,我不交行不行?”周老师询问了她的理由后,同意了这个请求,因为她认为只要学生愿意认真学,“测验”不过是考察学习情况的一个手段而已,如果回家能更好地学习、提高自己,又有何不可。

      此外,周老师称她不会搞题海战术,让学生掌握知识点、能够主动思考才是第一要务。她说,如果今天有考试,她会马上把标准答案贴在教室门口,学生如果有题目做不出来,他们肯定会先思考,当实在想不出来时就会出来看答案,这样印象就很深刻,也提高了学习效率。

      周老师也称要对学生一视同仁,不可“瞧不起”成绩不好的学生,每个人都有他的闪光点。她曾经教过一个特顽皮男生,他读书不行也没有考取高中,然后男生的妈妈问周老师要不要让他复读,周老师根据在教学过程对这个学生的了解,建议家长不要勉强孩子只走读书这一条路,鼓励他发挥自己所长。后来,他找到了自己事业发展的跑道,现在开有自己的鱼塘、果园和数家餐厅,人生道路也非常精彩。



         

         

         

         

         

         

         

         

         

       

         

         

         

         

         

         

         

         

         



         
寄语情深母校          

         

         

         

         

         

         

         

         

         

         

       

         

         

         

         

         

         

         

         

         

         


      周水英老师曾参加过南师母校90周年和100周年校庆,因考虑到身体等原因,她对无法到场参加学校的120周年校庆深表遗憾,也对曾经生活过的随园校区满是眷恋,感叹“随园校区可漂亮了”。

      她告诉我们,“大先生”是需要经过岁月的沉淀,并在教育道路上持久求索的。回忆在大学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,她说,这让她的数学思想境界得到提升,在教学时可以“居高临下”,因此一定要珍惜大学时光,发奋学习。同时,她还建议学校多组织一些实践活动,让学生们深入到中学课堂里去进行教学试练,走向社会的大课堂。



         

         

         

         

         

         

         

         

         

       

         

         

         

         

         

         

         

         

         





   
后记          

      周水英老师是一位待人极宽厚又真诚的人。拜访中,周老师全程微笑、极有耐心并且认真地与我们交流她那个年代的点点滴滴。她富有同理心、责任感和钻研精神,这可能就是她赢得学生爱戴、在数学教育行业中取得卓越建树、成为“大先生”、“好老师”的重要因素。采访之日甚热,她便为我们准备了绿豆汤解暑。在采访当天晚上,她还打电话给我们问候我们是否已然安全抵家,她的真诚与关爱实是令人感动。

     我们非常有幸能拜访到周水英老师,她让我们认识到了何为值得敬重与学习的“大先生”,她也让我们对教育行业有了新的思考与动力。她提着知识之灯,照亮了一位又一位学子的求学之路;她也提着经验之灯,照亮了我们访谈者的师范之路。


(本文系寻访团队对周水英老师的专访实录,文稿内容经受访嘉宾本人同意公开,在此深表感谢)


【打印此页】 【关闭窗口】